人们对人工水景的要求,已不仅仅是水形的变化丰富,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水质清澈的水景,更加给人以美的感受。
在水质已经受到污染的情况下,按照对污染物净化肌理的不同,景观水的水处理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大类:
物理化学法(如过滤、气浮、超声波波等);生物化学法(生物接触氧化、生物滤池、生态基、曝气充氧、微生物菌种投加等);生态法(生态浮床、人工湿地、水生生物等)。常用方法简要介绍如下:
1、过滤、气浮
利用投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污染物形成絮状物,再通过气浮或过滤加以去除。该工艺净化效果好,系统稳定,操作管理方便,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利用机械充氧设备,向景观水体中持续充氧,以保持水中溶解氧的含量,激活水中微生物,强化水体自净能力,降解营养物,防止水体厌氧发臭,从而维持水质稳定的方法。
这是相对简单易行的方法,但却往往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,通常是作为配套措施来改善水质。
日本琉球大学80年代初代成功开发了EM技术,即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(含有光合细菌、醋酸杆菌、放线菌、乳酸菌等五大类)。
生物菌种类投加法,是定期定量向景观水体中投加生物菌,利用生物菌来降解去除水中过多的氮、磷等营养物,从而保持实质的稳定。
以仿生态学原理为基础,通过在水体中栽种养殖水生动植物,使水体内形成一个接近完整的食物链系统。直观地说就是,利用水体中的生产者,即水生植物和藻类,吸收水中氮、磷等营养物,通过收割水生植物从而去除部分营养物;
利用消费者即以藻类为食的水生动物去除藻类。这样使水体中藻类不会过度繁殖,从而维持水质平衡。
在该系统中培养大量的细菌共生体(生物膜),含污染物的水经充氧后依次流经富氧、缺氧生化床。
低密度的富氧生化床截留大颗粒杂质,高含氧量使微生物生长非常活跃,消耗水中的有机物、氮、磷等,并将有害的氨转变为硝酸盐;
高密度缺氧生物床截留微小杂质,缺氧微生物将水中营养物进一步减至控制的要求,并将过量的硝酸盐转变为无害的氮气。景观水经过上述处理后,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;
氨氮转化为无害氮气和硝酸盐;磷被生物膜富集后随生物膜残体一起通过排污去除。
人工湿地技术是借鉴天然水体自净的原理,通过人工构造的湿地来净化水体的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利用湿地中基质、土壤、水生植物、微生物之间的物理的、化学的以及生物的过程实现水质净化。
它因具备生物絮凝、过滤、吸附、氧化、生物降解等多种功能,因而净化效果较好。但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大,适用于占地面积限制影响较小的项目
这是一种新型微污染水处理技术,它采用渗透性能良好的介质(以一定级配的天然河砂为主,掺入活性矿物颜料),采用干湿交替的运行方式,污水在通过快渗池时,产生综合的物理、化学和生化反应,使污染物得以去除。
它综合发挥了滤床的过滤吸附、活性矿物填料化学转化除磷等功能,尤其通过落干期与淹水期的交替过程,实现生物好氧与厌氧、硝化与反硝化作用,脱氮效果也较好。运行管理非常简便。